“以前吃水要人挑,现在吃水不心焦。政策越来越透明,说来说去党最亲……”近日,一首由兴义市清水河镇几位退休老人自主编创的民间小调《永远不忘党的恩》回响在该镇各个村寨,朗朗上口的歌词深受村民们的欢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兴义市清水河镇黔西社区组建了一支“银发人才”队伍——黔西社区老年协会,这支由老年党员、退休村组干部、退休教师等人员组成的老年队伍,以乐器弹唱传递文明新风,以丰富经验支持社区建设,以新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新力量。
“我们把党的声音通过歌舞传播,用表演的方式让大家更明白。”黔西社区老年协会会长查必凯介绍,村里的很多老人都不认识字,年轻人也不太爱看新闻,协会成员便想到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一些国家政策内容融入歌舞表演,以手中乐器,化身宣传先锋。
这支老年协会文艺队用群众喜好的乐器、通俗的文字、饱满的情怀,演绎传统的布依八音坐唱、民间小调,向辖区群众传递各项惠民政策、讲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传诵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并以春节、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引导群众爱老敬老,树立文明新风尚。
“我平时喜欢热闹,老年协会只要来表演我都去看,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年近70的响革寨村民吴国海告诉记者,听的次数多了,他也学会了一些“调子”,闲暇时候还会唱给家里的晚辈们听,告诉他们要学会尊老爱幼,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黔西社区老年协会中的老党员、退休村组干部们还充分发挥熟悉社区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协助社区“两委”调解社区群众纠纷、带头配合社区工作,以丰富经验,化身创建先锋。
村里要修路,涉及了土地征用的问题,一些村民一开始是不支持的。“我们耐心沟通、分析利弊,后来把事情圆满解决了。”黔西社区老年协会副会长吴国雄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里的老支书,听说有村民不支持修路,他和协会的几位成员一起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要致富先修路,这是造福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路修好了就会有企业来投资建厂,我们村的年轻人就能在家门口就业,还有说不清的好处等着我们,大家的目光要看远一些嘞。”经过一番耐心解释,村民们终于同意,修路工作顺利开展。
老骥伏枥献余热,为民服务守初心。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银发人才”队伍还自发组织成员去社区各个疫情防控服务点值守,在整治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活动中也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创美丽新家园的征程中,继续发光发热,助力乡村振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谭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