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获评“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单位”

发布日期:2024-08-12 浏览量: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组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诞生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语境下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进科教融合战略,持续深入探索现代大学发展之路,瞄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致力于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为繁荣发展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学术大家、学问大家。

学校以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和优势,立足“大学科”理念,汇聚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形成本硕博全系列、多层次办学格局。在坚定地履行以文育人化人教育功能的同时,学校师生也发挥主人翁和建设者的角色功能,积极投身和服务首都与属地社会建设,持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首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学校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成功上榜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单位名单,是我校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为抓手,严格落实“三进”工作,对师生开展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作风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推进宣传,形成良好示范作用。

学校将服务师生、促进师生事业和学业发展与成长作为重中之重,关心关爱师生,大力强化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和机制,完善矛盾化解机制;深度推进落实首都“接诉即办进校园”,建立起系统化的“接诉即办”校园机制,落地校园服务驿站,有效畅通师生信息沟通机制,解决师生们的急难愁盼。

学校围绕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打造以“人文之光”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二一”党史学习教育特色系列主题活动、《红色家书》、“寻访红色特工”、校园原创舞台剧《家书》等具有思想贯穿性和精神穿透力的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浸润了师生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一节节“行走的思政课”。学校聚焦科教融合和大学文化与精神等内容,推出“橡果访谈”系列报道,开设“橡果有约”栏目,用文字、图片、短视频融合报道的形式将学校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娓娓道来。在展现学者风范、科教融合办学理念的同时,也让在校师生和社会更深入、更立体地了解社科大的校园文化,展现学校的多元化、立体化形象。

学校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推动节约型单位建设,让绿色生活方式在校园扎根。开展“讲勤俭故事,做勤俭达人”活动,宣传倡导培养节约习惯,共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餐饮、节能等各个领域严抓管理和培训,杜绝浪费。学校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在校园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自身劳动参与绿色学校创建。学校2022年被北京市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23年顺利通过北京市绿色学校创建达标验收。

学校认真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发展。2022年组织成立博士生宣讲团,送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班级、进支部、进社区、进兄弟高校;2022年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募集志愿者配合房山区属地有关工作,相关事迹被多家媒体和部门报道。师生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0余名师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志愿服务工作中,以最饱满的热情,表达对祖国母亲最真挚的热爱;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期间,88名师生志愿者圆满完成大会志愿服务保障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50名师生志愿者为国家速滑馆赛事服务提供志愿服务保障;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73名社科志愿者活跃在大国外交的主场,用行动诠释服务理念,用奉献传递青年之声,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良好形象。研究生支教团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的号召,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多人获评全国和省级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在中国社科院党组领导下,校党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持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丰润道德滋养、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为提升首都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中心)